国学新闻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国学资讯 > 国学新闻
-
凤凰网举行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礼 多位名家震撼发声
"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在嘉静童声艺术团的吟唱声中,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揭开序幕 11 月 28 日下午,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典礼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光启剧场举行,凤凰卫视王鲁湘、许戈辉联袂主持,学术大家、文化名流以及政经、传媒、公益等领域精英人士共聚一堂,与全球网友见证这一顶级文化盛典。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哲学家陈来荣获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百岁翻译泰斗许渊冲、非遗保护领军人物冯骥才、网红教授戴建业等杰出人士,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文化书院、贵阳孔学堂等机构,电视剧《清平乐》...作者:中国青年网2020/12/4 7:28:56 -
张伯礼:在抗击疫情关键时刻,传统文化迸发出力量
11月28日,由清华大学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发起的第十五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做了主旨演讲——《中医抗疫的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平常不显山不显水,甚至有人认为有些落后。但中华文化融在中国人民的骨子里和血液中,到了关键时刻迸发出的力量,显示出的威力排山倒海。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体现出来了。健康宣传和防疫要求大家可以听进去,并且可以落地执行,比如当时有一句话‘宅在家里也是贡献’,大家以实际行动来落实隔离的政策,保证了防控效果。”张伯礼说,“...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央视新闻2020/12/3 7:29:06 -
重温深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专家学者畅谈“儒家思想与文化强国建设”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并在孔子研究院发表重要讲话七周年之际,光明日报社、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共济宁市委共同在曲阜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暨“儒家思想与文化强国建设”座谈会,重温深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儒家思想与文化强国建设”开展深入研讨,为全面推动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陈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坚定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文化自信就是相...作者:中国孔子网2020/12/1 6:52:23 -
文化自信|全国政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 进课堂、进校园”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战略全局,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文化自信根基,让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全国政协27日在京召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并讲话。 全国政协27日在京召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作者:大象国学2020/11/29 8:35:32 -
毛泽东诗词中的本真情趣
毛泽东诗词的艺术成就举世公认,赞誉之声不绝于耳。其中,郭沫若的赞语“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最为精当。但人们侧重解读其“经纶”,即宏大抱负、深邃思想和崇高品质,却忽视了写诗填词毕竟只是经邦济世之外的“余事”。毛泽东政暇赋诗,展示了“器大声宏,志高意远”的领袖风采,也体现出他以诗论事的才艺,以诗解压的洒脱,以诗抒怀的本真,以诗自娱的情趣和以诗会友的儒雅。解读毛泽东的诗词“余事”,不仅能摆脱无限拔高的窠臼,真正回归诗词的本质,也能使毛泽东的伟人形象更加真实、更加可亲可近。 ...作者:汪建新2020/11/27 6:31:43 -
传统私塾的绝唱:中国最后一个私塾老先生 朱执中
朱执中(1923——2009年6月8日),湖南省平江县“五峰私塾”原主人,朱执中7岁读私塾,先后跟过6位先生,19岁开始教书,私塾就办在平江县南江镇五角村朱家组自己的祖屋里,名为“五峰私塾”。2003年12月30日,朱执中老先生因身体原因宣布“封馆弃教”,除了文革10年在从事农民扫盲教育工作,他前后教了50年古书,学生数千。朱执中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私塾老先生”。 请点击链接观看视频: https://mp.weixin.qq.com/s/0wjXsIwLY8Midp8UELJJxQ (朱执中 ...作者:吟风书院2020/11/25 8:05:58 -
小雪丨听一曲《落雪听禅》:愿冬日安康,温暖惬意~
今年的小雪时间 2020年11月22日 星期日农历庚子年(鼠年)十月初八 小雪,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 一般在每年的11月22或23日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40°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 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古籍《群芳谱》 气温低,地寒冰封,雨凝为雪 但未至大雪纷飞,遂称小雪 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 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小雪至,冬又深一点 大地渐寒,万物尽藏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作者:古琴札记2020/11/22 7:52:44 -
中宣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唯有传统文化才能拯救人类!
近日,一则消息刷遍整个网络,中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令人激动兴奋!中国文化是全世界唯一保存着人类上古信息,并且具有标本意义的文化,堪称人类瑰宝!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公开而大胆的预言:“未来最有资格和最有可能为人类社会开创新文明的是中国,中国文明将一统世界,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人类的出路在中国文化。”在1988年巴黎召开的“面向21世纪”国际大会上,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围绕“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在哪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作者:修行圈2020/11/13 6:29:07 -
教育那些事儿,全国政协委员不缺席!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胜利在望。 日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全国政协围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常委会议即将召开。值此节点,本报推出“‘十三五’,委员关心的那些事”专栏,反映“十三五”期间政...作者:吕巍2020/11/10 12:42:47 -
《学习时报》 || 致良知的修身价值
致良知是王阳明全部思想的结晶,“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天理,“天理在人心,亘古亘今,无有终始。天理即是良知”。良知更是人心,或曰心之本体,“良知者,心之本体,即前所谓恒照者也。心之本体,无起无不起,虽妄念之发,而良知未尝不在”。致良知是良心的彰显和善性的扩充,而不是知识的积累和增益,“致知云者,非若后儒所谓充广其知识之谓也,致吾心之良知焉耳”。对于人生而言,致良知就是修身,修身既要有本体,又要有功夫,既要在心上用功,又要在事上磨炼。 致良知...作者:夏海2020/10/27 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