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之光 | 揭开“了生死”的秘密(之二)
作者:儒踪天下|蔡振民老师
发布时间:2023/3/14 16:18:28 浏览:2041次
在阅读此篇之前,我们先回顾第一篇,反省下自己外奔的习惯。闲聊时评论他人,羡慕他人;在家看孩子的成绩,在外看别人的成功;商业上定目标,搞竞争;官场上摆架子、刷存在感;学术上搞权威、比地位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外求的表现,都是几十年来的生活和工作养成的习惯,很难改!但如不改,今生也就无法谈修炼了。 为改变这种外求习惯,改外求为内求,自古多少修炼人强行闭关、止语、静坐、反省、闭门思过等等。我们如果从此也能强力悔改,不断参悟,通达生命之根本,了生死之大事也是不难的。
外在一切现象(包括事业)其实都是“心”的投影
前面谈过内心为阳,外事为阴。内心如若光明,此心所折射出来的一切都是坦坦荡荡的;内心若黑暗,所折射出来的一切都会充满着虚伪、恐惧和阴冷。人如果在外象上追逐,外象则亦常影返于内心,让内心越来越与外象胶着,让良知泯灭;人如果能远离外象,保持内心清净无为,皎洁如明月,内心之仁慈则常折射于言行举止乃至一切事业之中。 自古说法大德都喜欢用镜子来比喻我们的内心,比喻我们的良知。大家都去公园看过哈哈镜吧?镜子如果不平,镜子所折射出来的影像要么很矮,要么很高,总之,都是很畸形的。如果镜子很平,则能直接照出本来的模样。所以,我们的内心是非常重要的,内心不平,我们表现出来的各种习性也是千奇百样的。内心平了,折射出来的一切都是我们本来应该有的样子。所以,只有我们回到内在,不断内观,让内心日益平和,乃至达到空、明、朗、净,平明如镜,则我们的良知自然呈现,于此时即是王阳明先生所说的“良知”,生死之根蒂便是此处发来。此时,念头即起即照,无时不是“致良知”,用于日常事务上,所做一切亦无非良知的妙用,此乐何极!所以,返回内在修身才是根本。在这个根本上用功,内心能端正了,所做的外在一切怎么能不端正?
所以啊,虽然说我们的初心都是一颗皎洁纯粹的心,是与天地俱来的,但这个心又因各种不同外缘的影响而出现各种不同的心念和思想,让这个世界变得非常纷繁复杂,让大家迷惑不已。因此,自古修道人无不在找“真心”(亦言性、言道、言如来、言“背后存在”、“背后主人”、言本心、本体等等)。我们这一篇,先不谈“真心”,先谈一谈这个“真心”是如何主宰着我们生命的运行的。我们地球人受太阳、月亮和星星三光的影响最大。月光是我们精气之源,太阳光是我们神明之本,星光是魄降之初。但此三光并非本体之光,只是本体之光在人类世界的一种显象而已,本体之光隐而不显并主宰着整个宇宙。地球人类乃至各种植物,不无因月光而凝结精气,人正是因此而藏精于肾脏并隐藏着相火,此相火助君火(君火从食物中来)而生炁与神,所以,我们从事的任何活动都是精化气,气化神(王阳明先生也说,精气神本是一事,凝结之谓精,流行之谓气,妙用之谓神。),然后神化为我们日常的一切妙用,并且循环不已。于在人的五脏来说,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返生肾水,不断循环。这就是天地“生、长、化、收、藏(即易经说的,元亨利贞。)”法则在人体内五脏的体现。不仅是人与动植物在这个法则下生存,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其实都是在这个法则下存在的,这就是天人合一。
然而,人之相火是从先天带来的,只能循环反复使用三个甲子,即天元60年,人元60年,地元60年,共180年,一般人最多只能用两个元,即120年,生命即告结束。此时,这个“背后主人”便又因各自的业力而转化为其他各种不同的形态。为善者上天堂,为邪恶者下地狱等。所以,修炼人必须在生命走完之前,抛弃世间一切功名利禄,勤苦修炼,及时出离这个苦不堪言的循环周期。功夫行得笃定,行得深入,我们即可跳出五行,超越阴阳,把握天地,成为真人;功夫即使未能超越,能和顺、清净、善良,则亦可生于天界,享受诸天之乐,不受诸苦。
所以,人死后,不是什么都没了,人的灵魂仍然转化为各种形态,生于各种不同世界。自古圣人都劝我们去私欲,劝我们为善,劝我们修身立德,他们是真修身者,是明道者,他们是在清楚天地阴阳法则之后才这么苦口婆心地劝说我们的。可惜的是,当今世界,大家只见财富,只知世间的享受,却不知道死后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不知道须在短暂的今生赶紧积功累德,以便为未来漫长的灵魂旅程准备好资粮!
读到这里,不知大家信与不信,不知大家有所悔悟与否?如果不信,不知悔悟,后面写的就也没必要继续读了。

来源:蔡老师的昆仑东来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52O0ANBlfHJezvsI16vU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