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搜索中,请稍候...
师道传承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国学老师 > 师道传承

论语双日课 |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 《阳货篇》17.4章

发布时间:2023/5/24 6:00:00 作者:儒踪天下蔡老师 浏览:150次


请聆听《论语·阳货篇》17.4:

 

  


《论语·阳货篇》


17.4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①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① 莞尔:小笑貌,盖喜之情也。


蔡振民老师解读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孔子到武城这个地方去,听到有弹琴和歌声,诗经唱歌的声音。

 

“夫子莞尔而笑”,就是稍微做俏皮一点的笑脸,笑了起来。“曰:‘割鸡焉用牛刀?’”你割一个小鸡而已,用得着这个杀牛的刀吗?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游,孔子的弟子,就是武城的长官。


子游听到孔子这么说,就很认真,对孔子说“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这个“偃”是子游的名。以前我听到老师曾经说过“君子学道则爱人”,一个君子如果学了仁爱之道、治国之道,就会有爱人之心。一个真正的仁德君子,他爱人当然要通过礼乐教化让人回到善的本来上来,回到道上来。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小人也就是我们讲过的胸无大志的人,在这里小人一般指的是一些平民百姓,前面君子指的是当官的,就是在朝廷做事的。这些当官的如果学道,他就会亲爱这些民众,相当于《大学》里明明德、亲民,就会有这个爱人之心,有亲民之心。

 

“君子学道则爱人”,这个君子指的是当官的。“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如果是下面那些做杂务的,那些老百姓等等,这些人如果也能够学道,叫他去干这些为国家的事情、公事等等,他就比较容易听话。是这个意思。

 

从这里面就能够看到儒家的礼乐教化,它对于当官做事的人、对出仕的人何等重要。只有真正学到了儒家教化的这个道,这个治国安民的道,才真正有爱民之心,现在如果我们政府的官员能够学习这个道不是很好吗,让大家都亲民多好。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如果让老百姓也受到这个礼乐的教化,他也就会听从君子的政治主张,服从安排去做事,因为这样是符合道的,多好。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孔子说“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这个“二三子”是孔子去武城时所带的几个学生,大概是孔子听了子游的话后,对身边他带去的几个学生说,“你们几个人啊,言偃的话讲得是对的,我前面那个话只不过是跟他开玩笑而已。”

 

从这里面可以看出,孔夫子也是性情中人,有时也会跟弟子开开玩笑,当然这里虽是开玩笑,但他仍然是把乐教看得很重的。他听到唱歌弹琴的声音,知道子游是通过乐教调和大家的心情,孔子还说是牛刀呢,可见乐教之重要。

 

这里我解释一下“弦”和“歌”,“弦”是指琴和瑟,和弦弹这个丝;“歌”是指当时的《诗经》或国家《风》《雅》《颂》的一些诗。这些诗都很正,唱了会让大家内心平和,这是礼乐教化中的乐教。

 

乐教主要是为了调和我们的内在心性,所以这段话接的是上面那句“性相近,习相远”,说的是关于心性方面的事,所讲下来如何调心性,用乐教教化大家。

 

乐教非常重要,可是现在不重视乐教了,现在很多音乐都是作曲家通过西洋学的那种作曲、谱曲的方法,他们关着门创作,从来不讲究内在修炼,只根据自己的种种妄想来创作。结果创作出来的都是卡拉OK的糜糜之音的歌,让整个社会在这种糜糜之音的影响下走向堕落和腐坏境地去。将来我们儒家要兴起时,一定要有雅乐起来配合,如果没有雅乐教化,那人的内心很难回到正道上来。

 

我们在讲儒学时,在讲课时,或在平时,我们会唱很多诗歌,包括《诗经》,就是为了让大家从这种吟颂咏唱的诗教中重新回来,当然乐教还是任重而道远,如果大家有兴趣还是应该多唱唱诗歌、《诗经》等等,只有不断去唱,那么社会上流行起这些诗歌的咏唱,以后还会出现雅乐。比较雅的音乐流行了,我们社会的教化才会不断好转,这是儒家从普天下一起来修身的非常有用的东西,就是乐教。这段讲的就是儒家乐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