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传承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国学老师 > 师道传承
-
论语双日课 |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 《阳货篇》17.11章
请聆听《论语·阳货篇》17.11: 《论语·阳货篇》 17.11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①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②云乎哉!” ①玉帛:敬而将之以玉帛,则为礼。②钟鼓:和而发之以钟鼓,则为乐。蔡振民老师解读 孔子讲这段话,这个文字倒是很好理解,那它是什么意思?我们看一下,孔子说,“礼云礼云”,礼里面怎么说啊,礼记怎么说的啊?“玉帛云乎哉”!那么呢拿来做礼的这些圭玉、这些玉石、这些玉帛等等献的这些东西,能说什么吗? “乐云乐云”,也说这个雅乐应该怎么说,如何说的如何说的?“钟鼓云乎哉”!那么...作者:儒踪天下蔡老师2023/6/8 6:00:00 -
论语双日课 |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 《阳货篇》17.10章
请聆听《论语·阳货篇》17.10: 《论语·阳货篇》 17.10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①?” ①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就好像对着墙面站立着,一物不见,寸步难行。蔡振民老师解读 我们看一下这句话,伯鱼是孔子的儿子,孔子对他儿子伯鱼说:“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他问他儿子,你学习了《周南》和《召南》这两章诗歌没。 这两章诗歌是排在《诗经·国风》的第一、第二的。在这里我先稍微给大家讲一下《诗经》,我们讲完《论语》后,准备先讲三十多首《诗经》里的诗,让大...作者:儒踪天下蔡老师2023/6/6 6:00:00 -
论语双日课 |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 《阳货篇》17.9章
请聆听《论语·阳货篇》17.9: 《论语·阳货篇》 17.9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①,可以观②,可以群③,可以怨④。尔之事父,远之事君。⑤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①兴:感发志意。②观:考见得失。③群:和而不流。④怨:怨而不怒。⑤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人伦之道,诗无不备。蔡振民老师解读 这段话是孔子劝大家学《诗》,这个《诗》大家都知道现在还保留下来,那就是《诗经》大概305首,这个《诗经》是经过孔子来删除保留下来三百多首。我们讲完《论语》以后,就准备讲《诗经》,准备讲大概几十首...作者:儒踪天下蔡老师2023/6/4 6:00:00 -
论语双日课 | 六言六弊 --- 《阳货篇》17.8章
请聆听《论语·阳货篇》17.8: 《论语·阳货篇》 17.8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①六蔽②矣乎?”对曰:“未也。”“居③!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④;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⑤;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⑥;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⑦;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⑧不好学,其蔽也狂⑨”。 ①言:如同为德之言。②蔽:遮掩也。③居:坐下。④愚:若可陷可㒺之内。⑤荡:谓穷高极广而所止。⑥贼:谓伤害于物。⑦绞:说话尖刻,不通情理。⑧刚:刚者,勇之体。⑨狂:躁率也。蔡振民老师解读 17.8.1子曰:“由也...作者:儒踪天下蔡老师2023/6/2 6:00:00 -
论语双日课 | 佛肸召,子欲往。 --- 《阳货篇》17.7章
请聆听《论语·阳货篇》17.7: 《论语·阳货篇》 17.7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①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②也。’③ 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④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⑤”① 亲:犹自也。② 不入:不入其党也。③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若有人亲自行不善之事者,则君子不入其家也。④ 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是的,我说过这样的话。我不是也...作者:儒踪天下蔡老师2023/5/30 6:00:00 -
论语双日课 | 子张问仁于孔子。 --- 《阳货篇》17.6章
请聆听《论语·阳货篇》17.6: 《论语·阳货篇》 17.6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①,宽则得众,信则人任②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① 侮:侮辱,被人侮辱。② 任:得到他人的信任。蔡振民老师解读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就跟他讲——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那“请问之”,也就是呢,子张就问一下孔老夫子,哪五样?哪五者? (孔子)曰:“恭、宽、信、敏、惠。”这五种。 下面呢,孔老夫子再解释了一下,“恭则...作者:儒踪天下蔡老师2023/5/28 6:00:00 -
论语双日课 | 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 《阳货篇》17.5章
请聆听《论语·阳货篇》17.5: 《论语·阳货篇》 17.5 公山弗扰以费畔①,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②之也已③,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①畔:通叛,谋逆。②末:无也。③末之也已:没地方去就算了。蔡振民老师解读 17.5.1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这段话,我们来解释一下:在这里有一个人的名字叫做“公山弗扰”,公山弗扰这个人他应该就是在《左传》里面所写的叫做公山不牛吧。公山弗扰这个人(他跟阳虎一起作乱的)跟阳虎两个人...作者:儒踪天下蔡老师2023/5/26 6:00:00 -
论语双日课 |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 《阳货篇》17.4章
请聆听《论语·阳货篇》17.4: 《论语·阳货篇》 17.4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①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① 莞尔:小笑貌,盖喜之情也。蔡振民老师解读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孔子到武城这个地方去,听到有弹琴和歌声,诗经唱歌的声音。 “夫子莞尔而笑”,就是稍微做俏皮一点的笑脸,笑了起来。“曰:‘割鸡焉用牛刀?’”你割一...作者:儒踪天下蔡老师2023/5/24 6:00:00 -
论语双日课 |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 《阳货篇》17.3章
请聆听《论语·阳货篇》17.3: 《论语·阳货篇》 17.3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①以:用也。②不教民:未教战法。蔡振民老师解读 那这个“上智”跟这个“下愚”是什么?而且这个“不移”是什么(意思)? “移”,移动,也就是改变。其实我们学习啊,就是我们(受)教育,古代叫做教化,经过教育以后而能有变化,那才有作用。而不是呢,灌输这个知识给他,让他装得越来越多,不仅没有变化,而且学得越来越顽固,越来越不通情达理,那就麻烦了! 一定要能“移”、能改变!读书,也要读到能改变气质才行,而不...作者:儒踪天下蔡老师2023/5/22 6:00:00 -
论语双日课 |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阳货篇》17.2章
请聆听《论语·阳货篇》17.2: 《论语·阳货篇》 17.2 子曰:“性①相近也,习②相远也。” ① 性:秉性。② 习:习性。蔡振民老师解读 这里这个“性”,我们把它注解为“秉性”,下面我们会详细解释一下。可能有一些学员看过那个王善人的《化性谈》,他有另外一个秉性,那个词的解法跟这个是有差别的。因为王善人他写的秉性是后天的一些习性的东西。 那这个“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句话也是我们《三字经》里所引用的,《三字经》一开始就提到了这句话,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个性本...作者:儒踪天下蔡老师2023/5/20 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