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搜索中,请稍候...
师道传承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国学老师 > 师道传承

论语双日课 |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 《子张篇》19.18章

发布时间:2023/9/6 6:00:00 作者:儒踪天下蔡老师 浏览:129次


请聆听《论语·子张篇》19.18:

 

  


《论语·子张篇》


19.18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①;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①其他可能也:别的都容易做得到。


蔡振民老师解读

 

曾子讲这句话,我们看一下,从孝道来看一下。他说我听孔老先生说:“孟庄子这个人,他在孝道的方面,别的都还容易做得到。就是说他父亲所用的这些臣子、他父亲所实行的一些政治(体制)等等这些东西,他也不改。这个是很难做得到的。”

 

人啊,如果没有真正从他的内心、从诚心诚意上去正心修身,也就是不受外在的东西所诱惑,能够真正深入他正心这个本体来修的话,他是很难去掉一些他的这些固执的思维的。那么的话,包括我们古代的这些父子之间不断地传下来的一些,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做治国理政等等,父业子承。

 

很多人就是肯定是一接班就改变很多东西,为什么要改变呢?首先来说每个人他好像自己都有一套(管理方法),每个人都会固执在自己表象的思维上。然后当他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他就会把这种以往固执的思维用在很多很多他的工作上。

 

我就打个比方,就讲咱们国学。咱们国学一兴起来的时候,很多人确确实实读了经典以后感觉良好,而且也觉得我们这个国学要推行出去,要教很多学生,让他们继承这个圣贤的事业,来为国家、为老百姓服务。他们的发心难道不好吗?当然也好。可是的话,很多人恐怕就固定在自己的思维模式里面。

 

比如说,他一生就是教书,就是在学校当个教授。那么他,就因为做论文做惯了,他认为能够把经典背的下来,今后写论文有根有据,这样的话就非常地方便,这样今后就可以做一个人才,这种习惯性的思维在他的脑子里面已经成型。而自己呢又不深入圣人的经典,不通过这个经典深入心性,深入这个天道的本体。

 

真正去求证的时候,这种固定的思维是越来越顽固。那么他做国学就会按照他固定的模式进行灌输。所以他一旦做一件事的时候,就是他个人的习性在一个地方的投影。那么呢我打一个比方,就是一个公司如果以前的老板离开了,新的老板一接上来,他肯定按照他自己的模式要进行改革。这个公司我要如何如何改,人手要换。

 

“一朝天子一朝臣”,还有很多其他的。这些东西当然好的能改的更好,是好。但是的话,很多人未必就能改得好。那么在曾子讲得这句话,当然不是不赞成这个政治的改革,如果说父亲做的不好的话,当然也是可以改的。不是不可以改。

 

这里呢,曾子所说的这句话并不是针对可以改不可以改的这个方面来说,他就是对一个人的孝道。我不管你就像孟庄子之孝,其他的就不说了都能做得到。

 

“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这个就很难做到。为什么呢?这个也说明孟庄子这个人他的心性还是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然后达到了这个境界,他的这个“仁德”也就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当然了不能说他完全达到“仁”,但是呢,他的这个自我的反省、自我的心性上的诚心还是做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做的到这个孝道能做到四年,当时应该是。

 

当时根据那个《左传》的记载应该有四到五年时间左右,基本上是不改他父亲的一些“父之臣,父之政”的,基本没有改的,应该。那么从这里来看的话,所以说他这个人在做事上,从心性上,从孝道上还是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其他人是很难很难做的到的。

 

这就说明我们如果说要真正改变自己的时候也必须是从孝道开始然后呢深入我们心性的本身,从这个本体上不断地深入进去,不断的去改变自己。这样的话才能够真正做到诚意。

   

而不是很多人的话自己都在表象上,然后又在自己表象的思维上不断的固执自己——固步自封,一起来一接了班以后可能自己比上一任的领导还差得多,结果的话呢还是用自己的一种思维去管理去做,去改掉别人很多本来合理的东西自己反而改的不好,这种很多。

 

所以我们在这里面一定要在内求心性方面,我们自己的修炼一定要达到高度,一定要在内在达到这个高度,我们外面做事的时候也就自然而然。但是我们现在也出现我们很多人基本来说大部分人都会犯一个错误,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活在自我的妄想之中,或者呢活在自我的圈子里面,很多人都是很难放下自己的,都是长期形成的一个习惯然后固执在自己里面。

 

比如说我们如果说在各地讲国学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认为你如果讲他听不懂他可能就会怪你老师乱讲,你如果呢像有些老师讲的浅显一下,让大家都能接受的时候,又骂人家说什么心灵鸡汤等等,在外面各种评论也是可以看得出这个问题大家都比较固执于自己的看法。

 

所以真正要学儒学我还是劝大家一定要在孝道上面,诚心诚意去试一试,那么如果说是对自己的父母,我们对自己的父母能够真正的尽到诚和敬,诚心和敬心,那么我们的心性自然而言就能够深入进去,能够真正的体会到诚意这个境界。

 

这个孝道在儒家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根,所以大家在诚意上面一定要下功夫,特别是从孝道入手,所以曾子为了对上面的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这段话,为了对这段话进一步注解大家体会,所以提出来孝道,下面孟庄之孝也是为了大家从孝道上面真正的深入去体察一下,人在这种亲情上面能够去做的到真正的自致其亲,真正的自觉的达到情真意切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