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搜索中,请稍候...
修身体系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儒门修身 > 修身体系

修身体系037 | 儒学功夫的次第

发布时间:2024/3/10 15:04:21 作者:儒踪天下|蔡振民老师 浏览:3245次



    一提起儒学,大家最初的印象是孔乙己那几个铜钱的寒酸气,或者是电影里摇头晃脑的秀才模样。儒学果真如此吗?如果真的像电影宣传的那样,儒学怎么会在中国历史上辉煌了几千年?近几年随着国学的兴起,等到大家读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后,对儒学似乎有了一点点认识。此时呢,大家于是又纷纷把目光投向清华、北大等名校的专家教授,但这些名校的教授又如何?这些知识分子都是留过洋或是在高校里被西方哲学洗过脑的,他们对国学的研究还是停留在民国时的思路。民国正是传统文化被全面打倒,西方文化反而成为主流的时代。民国的那些儒学大师们,无不以“中西贯通”为荣,而真正的民间修炼者都纷纷隐居。在这种大背景下,儒学只能成为理论研究而无实质。可以说,民国众多知名国学大师中,除了马一浮先生外,其余的实在难以尊为“大儒”。
    我出来讲儒学十年了,开始还是相信大学里或民间会有一些儒学人才的。然而,我接触多了,了解多了,才知道,当今的儒学上不着天,下不落地,太尴尬了。在官方,多以空洞哲学言儒说复兴;在民间,有的主张死读书;有的推弟子规;有的天天讲讲因果报应,劝吃素。虽也有一些人能读经典,愿意看古代注解,但绝大多数又是一知半解便自视甚高,目中无人。眼看流行了几千的大文明,大文化,如今却沦落到这种不三不四的地步,怎不让人寒心?
    学儒须读经参悟修身三者备然后才能成为大人,才能成为“为天地立心”的人。我在这个链接里,参悟与修身两方面就不讲了,仅讲一讲儒学在经典方面的用功次第,以便让大家对儒学能有新的认识。

一、儒学的源流
    提起儒学,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一句官方流传了很久的话——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这是儒家面临的尴尬之一。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吗?孟子对孔子是这样定论的——孔子是集大成者,说孔子是儒家创始人是极其荒谬的。孔子得道之后,他晚年于是把中华民族流传了几千年的“王官之学”集结为“六经”并流传后世。他阐述三皇五帝之道于《易传》;传尧、舜、夏、商、周诸圣王之功于《尚书》;集三王之礼为修身、治国、平天下之用;删《诗》以明性情之变和教化之功;作《春秋》以立天人合一之大法。在这“六经”之中,《乐经》与《诗经》相互相成,但《乐经》失传了。根据孔子学琴于师襄之记载,我们敢肯定地说,《乐经》也不是孔子所作。能称上孔子所作的,只有《春秋》能勉强说得上。然而,《春秋》也只是孔子根据圣王“大一统”之政治对鲁国二百多年历史进行重新整理而已。他作《春秋》,旨在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以便让后学者能在外王之事中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所以,严格地说,《春秋》还不能算是孔子的独创,而是孔子继承了周礼和周王室史官精神之后,传先王之道的另外一种方式而已。所以,我们不能说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以免大家都认为,四书五经都是孔子创立的,从而割裂了孔子与先圣先王之间的联系。


二、儒学的基本构成

    儒学是集三皇五帝到三王时代的圣学之大成,这些学问在春秋之前都是在王室中流行的。那么,古代王室教育又有哪些内容呢?这些我们从儒学经典和《史记》等历史资料中是可以窥得大概的。
    古代王室教育,一是乐教,这是性情之教,是修身的一部分,与诗教相成。如果能读懂《毛诗》,读懂《诗经》,就能体会到这点。二是礼教,这可从《周礼》《仪礼》中能得到印证。三是武备,古代贵族打猎,不仅仅是为了吃野味,更重要的是以此练习排兵布阵,训练作战能力,这在《礼记》中有很详尽的论述。以上三个方面,大概是王室里普遍性的教育。
    而针对世子(相当于后来的太子)乃至天子或国君们的教育又有哪些呢?这有两个方面,一是言官、史官。他们随时监督和记录这些权力最高者的言行,让他们谨言慎行,以免滥用职权,祸害天下。二是置三公。三公往往是德高望重的明道者,他们常与天子一起坐而论道,让天子始终保持清净无为的大中至正之心。
    这些专门教育天子、世子、王侯们的元老(周朝常称为太傅、太师、太保等,汉朝以后,虽然也还保留这种称谓,但很难起到元老级的作用了。)是古代最为受人尊敬的,故称“老子”。这些“老子”们为了让集权者明道,以便达到以道治国的目的,常常直接于心性的高度与他们讲德论道,这些讲德论道之语,除了《道德经》外,还有《周易》《尚书》《三坟五典》等。
    以上所述就是古代“王官学”的大概,大家了解了这些,就能了解儒学的基本构成了。孔子正是根据当时所传、所学、所得、所悟而集大成,形成了后世的“四书五经”,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典的流传,我们才能得以继承往圣之绝学。可见,读经、解经、通经是学儒最根本的功夫。

三、儒学功夫的次第

    当今儒学不可能完全回到过去“王官学”的模样,儒学肯定是要适应新时代的。然而,没有正统的继承就不可能有创新,对圣人之说还没通达时就妄谈创新,就好比一个不识字的农民随便指责一位科学家一样,必贻笑大方。所以,有志于儒学者,先不要急于搞创新,搞理论构建,搞什么新儒学,先看看这里提出的儒学功夫次第,看看自己学在哪个层次了再说。
    先需强调的是,儒学者要有明确的学方向。学儒就是学修身,只有修身达到内圣之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造福于全人类。要达到这个大目标,我们一定是要从实际修证中来,绝对不是靠死读经、搞理论研究所能做达到的。因此,初学者当先立大志发大愿,笃信昊天,皈依华夏圣人门下,以修身为本,植根于家庭,愿成教化于一方,乃至一国,乃至于天下。确实如此真诚立志之后,我们才可以根据如下次第来学儒。

1、儒学初阶。儒学初阶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完成。为让儒学在家庭教育中生根,我们推出了《少儿诗教》《少儿易经》《家庭礼教》《道医与养生》四门基础课程。这四门课程与传统《三字经》《千字文》《孝经》一起,构成了我们家庭儒学课程的初阶。
2、进入实修。在家庭教育中打好基础后,学人即可以进入实修阶段。实修阶段的课程包括《大学心法》《中庸行法》《论语》《孟子》四门,《传习录》《近思录》《太极图说》《通书》四本历代宗师所传的经典以及太史公司马迁写的《史记》。这些经典在这个阶段都是要深入钻研切身体会不断深入的。
3、触类旁通。实修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学人须在明师的引导下,直达大道之本源,明心见性,圆通三教。实修阶段要求大家在生活与工作中磨砺,磨出见地,磨出定力之后,我们将传授儒门心性学,引导大家对“心”性”进行理上突破,乃至明悟。明心见性是大家真修身的开始。明心见性之后,不论学儒还是学佛、学道,都可以离开老师而独立修炼,随缘成就。当然,儒学者于此时道心应该更加坚固,应该继续在“五经”上用功,直到通经致用。
4、坚固道心,彻见天性,圆通三教。此时我们会以《周易》为核心,让大家打通内外,彻上彻下。为适应当前儒、释、道三教互相融合需要,我们会增加一些道家和佛家经典,让大家从中融会贯通。道家经典有《道德经》《关伊子》,佛家经典有《六祖坛经》《楞严经》

    我们为何要增加道家和佛教这些经典?这里我得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根据姬氏《道德经》传人所说,与孔子同时代的老子是周王室里教世子的第二十六代老师,他这样说是可信的,也是符合古代“王官学”的。从《道德经》本身来看,祂确实是据德论道,是传圣人修身、治国、平天下之大论。所以,儒学者读《道德经》则更有利于对“内圣外王”之学的深入理解。关伊子是老子亲传的弟子,他在见到老子之前就学了《三坟五典》《周易》等书,他在函谷关得到老子之书后就辞官隐退。学人读《关尹子》则有助于对《周易》的理解,同时对修身也是有很大启发的。
    我们为何又增加佛家两部经典呢?我本出自儒门家庭,对儒家和道家一直都是非常坚定的,认为儒和道才是华夏的正统。2017年去深圳弘法寺时,我无意间看到一本《佛眼观儒》,很好奇,便拿回来用心地读起来。为了解佛家,我后来又读了很多佛家经典,发现其中有两本经典与儒家中道非常接近,一是被誉为中国唯一的一部佛经——《六祖坛经》,另一本是《楞严经》。其中,《六祖坛经》是不识字的六祖慧能所讲。他的祖辈是朝廷官员,他的许多讲法与儒家中道融合得非常到位,此经典可让大家于心性上得到启发和突破。《楞严经》是唐朝时广州房太守所翻译,此经不仅所指引的心性与华夏中道吻合,而且行文的逻辑和思路更能当代学者的思维惯性相适应,能直接引导大家明心见性,能让学者顿悟本心。

5、 纵横古今,融通五经,与圣人为伍,与时偕行。穷则隐退山林,与日月同明;达则行外王之大道,开天下之太平。 能彻见本体之后就可以进入“五经”的学习了。《诗经》是通天地、泣鬼神之性情大教,绝非当今文学系那点小资情调所能企及;《尚书》是古代圣王们“大一统”政治之学,这是从内圣的根本上发来,绝对不是任何哲学或政治学可以代替;《礼记》与和《诗经》相互相成,是实现“自天子乃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的根本途径;《春秋》是华夏圣王天人合一政治之大法。值得一提的是,学完“四书”并且能略通《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之后方可读《春秋》,方可为一个时代开出外王之道。
    当然,在“五经”之中,最重要的一本经典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本天书——《周易》。这是群经之首,也是我们儒学进家庭,进家族的一本核心经典。人人必读,家家必读,代代必读。
    以上是一个儒学者在经典方面用功的次第。当然,儒学是通才成就的,在修炼途中,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学习一些术类。这些术类有:中医、相卜、风水、兵法、雅乐、科学技术、书法绘画等。这些术类中,我们主推《道医与养生》,主要读《黄帝内经》《伤寒论》
    在儒学非常尴尬的当代,许多国学大师不知根本,不知修身,不知法脉,常用西方哲学、管理学、心理学来搞儒学大杂糅,结果把儒学搞得更加尴尬了。希望有志于弘扬儒学的同道能重新梳理下自己以前对儒学的认知,认真对待以上修学次第,一起重建我华夏大文明。

(本网站 2023-01-18 首次发布)


来源:蔡老师的昆仑东来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7CLU_a3ZsS18C6BMuiMgT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