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体系038 | 谈一谈儒门修身诀窍
蔡老师:甲辰年开春,与大家谈一个非常特别的话题,即儒门修身诀窍。这是从来没有人谈过的,我以前也从没谈过。希望这个话题能让大家对儒家修身的高度有所了解。
请点击《谈一谈儒门修身诀窍》链接,聆听蔡老师的讲解:
【解读文字】
大家好,新春好,今年是甲辰年,在这么一个甲辰年开春的日子里呢,我想跟大家谈一个特别的话题,那就是关于儒家修炼诀窍这么一个问题。
我为什么今天会想到给大家讲这个从来没讲过的儒家修炼诀窍的问题呢?因为我今年春节基本来说是一个人待在房子里面,很少出去,那么就在静坐,也不太跟外界联系的时候,我也看了一些关于道家修炼和西藏那边藏秘修炼的一些比较高层次的一些诀窍。因为现在那些修炼诀窍呢,都已经公开了出来,我也就有这个机会能看到一些修炼的境界非常高的人,他所传的一些诀窍,我看到他们的这些修炼诀窍了以后呢,一下子也是非常的震撼!为什么呢?
我以前不太关注佛家和道家的一些修炼,以前当然读过一些经典,但是对于修炼的诀窍等等也不太在意,我是比较在意我们儒家的修炼的,但是没想到啊,我今年这段时间读了一些道家的无为法的修炼的一些公开的诀窍来看,和一些佛家的(如禅宗也好、密宗也好)修炼的上层的安住于心性法的这种诀窍来看,这个跟我们儒家修炼的心性的诀窍可以说是完全相同的,这一点让我也是非常震撼!这是一个缘起。
我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个震撼,就想跟大家聊一下儒家修炼诀窍的问题,让大家对儒家的修炼有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而不是光是听各样的理论、各样的没有切中要害的那些解读,包括对我们儒家经典的解读,只是讲一大堆的道理,结果大家都觉得学这些国学没用等等,这是甲辰年开春我所讲的第一个话题,也就是儒家修炼诀窍这么一个非常特别的话题。
我要给大家分两个部分来进行介绍:第一个,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儒家修炼诀窍的主要的特征(特点);第二个,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古人包括我们每代法脉相传的时候,不随便给出心性上修炼的诀窍呢?这个问题我也给大家讲一讲,不要因为大家总是觉得“有秘传的口诀,为什么那么神秘?既然我们要传圣人之道,为什么有这么好的诀窍,你不给大家说出来?”这个也可能是大家比较迷惑的,所以我在第二部分会给大家讲清楚这些原因。
第一个部分,就是我们儒家修炼诀窍的主要的特征:
首先来说,我们儒家修炼诀窍有多种、有多个层次,这些都是来源于实修者修炼的经历而总结出来的简单的一两句话,然后你只要有充分的信心,真的相信而且踏踏实实地按照这些口诀去磨练,那么肯定是会修成圣人,肯定能够入道、能够证道的,这是没有问题的,祂就具有这个特点,很简单、很实用,而且是方便学者长期地磨练。
当然,这种口诀有多种,比如说我们儒家在训练孩子的日常行为的时候,会有行、住、坐、卧的口诀,“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行如风”,这些应该大家都清楚,是为打基础用的,其实很重要。只有这些基础做好了以后,然后我们后面要入道、要证到心性上的高度才能够修得好,所以我们儒家修炼是有次第的,如果你前面次第做不好,后面的心性的口诀一般是不会给讲出来的,这就是儒家的诀窍,祂来源于实修者的经历,也是为了传承,为了让大家能够实实在在地修,就总结为简单的一、两句话,让大家去磨练,这个口诀是具有这么一个特点。
第二个,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这种诀窍有多种,有基础训练诀窍,也有最后一层的入道修炼的诀窍,是学人真正的学了以后,达到了最后要突破的这个阶段,然后信心足了、恭敬心足了、诚心足了,然后坚持不懈地这种磨练的心也足了,然后才给予传授,这是诀窍的一些特点。那么这些诀窍呢,大家如果说再读过儒家经典应该会明白,比如说尧传给舜的时候,说是十六字的诀窍,“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其实这十六字的口诀里面,其实前面人心和道心还算是讲道理,真正的操作的就是后面的两句,“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我们看尧传给舜的口诀是不是很简单,但是人家是从实修之中总结过来的,这个“惟精”,如果说大家体会不到精气神,也就是我经常说的先天一炁源自于哪里,我们先天元神来自于何处,如果不明白,你怎么可能知道“惟精”呢?只有突破了“惟精”,进入了“惟一”,大家才能够做到“允执厥中”,这样的解释当然大家还是听不懂。所以说我们历代的宗师为了方便大家修炼也能做到“允执厥中”,还会另外总结出修炼的一两句话,让你在无意识之中就能够与“中”相应,“中”就是中庸的“中”,也能够做到“允执厥中”,这就是每代(代代)法脉相传的时候,一个有法脉传承的老师所要修炼的,同时如果真正能够有足够的恭敬心、有诚心的人,他是能够修炼这个诀窍的,当然老师也会把这个法脉给他传下去。
除了尧传给舜的诀窍以外,那么还有《尚书》里面所记载的“洪范五行”,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修炼的诀窍,祂是通过易经、《三坟五典》里面总结出来的一个大法,但是最后也是要跟心性联系起来的,那也是一个诀窍,其实我在去年讲生死关课程的时候已经讲过了;然后到宋朝也有口诀,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个很简单,但是大家如果读不懂《太极图说》《通书》《近思录》,根本都没有易经的传承,大家对于如何存天理,如何去做,根本是搞不清楚的。所以历代的宗师在传法的时候还有一些更加具体、更加可以在心性上操作,让大家能够实实在在地做到存天理,能做到像“洪范五行”那样,像尧舜相传的“允执厥中”的这样一个心性上传承的诀窍,也就是我们儒家在法脉上相传的时候要给出来的一个诀窍。所以有一些基础的诀窍,也有最后入道的诀窍等等,我这里要讲的是我们儒家最后一层的入道的修炼的大诀窍,这是非常的重要!
第三个,我们聊一下修炼诀窍和读经有什么关系,按照道理来说我们如果有了修炼诀窍,而且也实实在在地非常诚心地去做,应该来说你不读经也没问题。为什么呢?比如说,古代尧舜禹相传,或者在尧舜之前,三皇五帝他们哪来那么多经典可读,他们当时就是心性很单纯,说干就干,像大禹一样说治水就出去治水,九年不回家,他们当时有这么大的毅力、有这么大的恒心、有这么忘我的精神,他们当时修炼一个简单诀窍一下子就能够把得住、做得牢,一下子就能修。所以修炼诀窍是直截了当的实修,而且是可以在行、住、坐、卧,一切时中用功的。
但是为什么要大家读经呢?这跟我们这个时代有关系,我们自春秋以后,各种经典就慢慢多了起来,这是古代圣人很慈悲,怕圣人之道得不到传承下去,于是会通过各种方式给大家讲道,给大家讲如何的修炼,不管是对道的见地,对道的实修等等,都是经典里面通过各种角度来给大家讲的。那么读了很多经典了以后,大家往往又会迷惑于各种高深的理论和对经典解读的一套一套的理论里面去,所以大家就对于修炼诀窍,相比较起来就觉得太简单,也很不容易相信,所以这个时候对于读经典就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一个修炼人,他得到了修炼诀窍以后,他也会按照这个诀窍去做,但是修炼的诀窍,祂不是一两天能见功夫的,这个时候修炼人往往会起怀疑心,这个诀窍对不对啊,是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做到等等,他的内心会起各种纠结,这个时候他只要读经典,经典里面会有很多关于日常的修炼等等,那么一看历代的祖师,他们写的经典,写的修炼,跟我们跟我所修的,应该来说没有任何差别啊,这样就会增长修炼者对这个诀窍的信心,这样磨练下去呢,他终有一天就能够通过这个诀窍的修炼而成为圣人,今生今世就能成为圣人,所以对儒家经典的解读,对那个修炼诀窍和修身过程进行印证的,这个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个,儒家心性诀窍的修炼,我给大家总结一下,它所具有的几个非常好的特点:第一点,简单实用,只要你的心非常的诚,你肯接受,然后非常的恭敬和相信,而且能够简单的操作,你的心不杂不乱,那么他是很简单实用。大家不要认为儒家没用,大家认为没用,那是另外的一种考虑了。在修炼上,儒家的诀窍非常简单实用,人人可修,也就是说不要求你有什么高的资智,要多高的文化,没有,不必要,只要你诚心诚意就行,大家读过《中庸》就应该理解得到,天地之道,极其广大也,虽圣人也不可知,但是很简单易修,虽愚夫愚妇,亦可知亦可行,就这回事,所以《中庸》讲愚夫愚妇都能修;《孟子》也讲人人可为圣人,这不就是印证了我们儒家人人可修了吗?祂如果不是那么简单实用,怎么可能人人可修呢?
第二点,就是儒家的心性上修炼的诀窍,让大家简单这么修炼没什么风险,而且祂很有高度,你的修炼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证悟本体,我们今生今世就能修成圣人没问题。那么没什么风险,我是跟其他的修炼来比较的。比如说很多人在修佛、修道的时候需要闭关,而且经历很多风险,但是我们儒家修炼是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你可以闭关也可以不闭关,就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修,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风险,这是我们经历过来的,可以这么跟大家讲,而且能够证悟本体,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像道家也好、佛家也好,证悟到宇宙的终极的真谛,可以修到真人的这个地位,今生今世就能修成,而且我今年在对道家佛家的大手印、禅宗等等见性起修秘传之大法的这里面,他们所传出来的一些很高的修炼人所讲的自己整个修炼的过程,可以说跟我们儒家所传的心性的大法是一模一样(相通)。这也让我非常的感慨,原来我们华夏文明,原来我们儒家的心性居然是跟佛家在最高的层次上的诀窍是一致的,可以说是相通的。但是诀窍里面所传的修炼的途径和文字上是有一些差别的。因为我们儒家心性的诀窍是以“中”(中庸的“中”)为核心,就要直指良知,于心性上安住,只要我们对儒家的“中”能找到,再安住在“中”,能够直指良知安住在心性上来修,那么跟道家无为法或佛家最擅长的心性法是一触即通的,这也就是我们儒家心性诀窍的高度,所以《中庸》里面有一句话叫做什么?“极高明而道中庸”,这就是我给大家讲的关于儒家心性修炼诀窍的几个特点。
第二个部分,为什么古人不随便给出修炼诀窍呢?这里我讲一下原因:
首先,修炼诀窍看起来很简单,祂不讲什么道理,但是内在的境界却极为高明,祂出现的一些景象等等是不方便讲的,包括我们修炼最高的心性诀窍的时候,如果前面行住坐卧十几年的基础打好了,后面修这个诀窍就比较容易,而且出现的自然的灌顶,但是我们儒家不讲灌顶,我们讲的是与先天一炁的相同,其实是我们儒家里面会出现的一些比较秘密的境界上的事情,或者天道的加持等等,这些都是跟先天一炁有关,我们这里就不多讲。但是由于我们这个口诀太简单,也不讲道理,所以大家往往一听这个诀窍往往就会狐疑不信,导致对这个诀窍蔑视、轻视和诽谤,一旦这么一个好的诀窍被你这么一诽谤,那是罪大恶极,古人是很谨慎的,所以古人怎么可能就这么随便跟你讲呢?所以古人在传心性大法的时候就怕大家不相信、不去修,而仅仅当成一两句话来狐疑不信、猜疑、诽谤等等,所以古人是要等到你真正学修的人有足够的磨炼的经历,有足够的信心和诚意,甚至有的要你发誓,然后才给你传授,不要说我们要修入道的、成圣成贤的这么一个法门了。古人就是教你当个木匠,也需要你去拿斧头砍柴磨练三年才给你开始教呢,为什么要这样呢?所以说,一个木匠都要三年的基础,把你心性磨得差不多了才教,更何况我们要传关于天命的大法呢?这一点大家估计这么想就能明白,为什么不随便给出心性上修炼的诀窍了吧?
第二个,我们再讲一下,既然诀窍这么简单就能修炼成,为何还要通过各种方式讲各种法,比如说在佛家古代释迦牟尼佛如来拈花,然后迦什微笑,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就这么简单地通过禅宗的方式传法,这不是很妙吗?这么一传就得到了心印,不就能独立修了嘛,但是为何还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讲法呢?我们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其实先得理解武术学习之中,实战法和表演性练法的这两者的关系。我在终南山也会跟一些有少林武术传承的,还有其他一些太极、一些有宗门传承的这种武术大家也聊过,他们说在武术的练法里面有实战的练法,就是平时练习时,师傅教你的也可能就十几招,最多是十招、八招,让你就那么几招几式要练几十年,练到出神入化,功夫自然就很深,再真正上战场的时候,那是招招要命的,这是很实战的,但是这种实战的战法因为招数少,练起来非常地枯燥无味,而且又要常年地练,要练得出神入化,你想想那是不是很多学人就觉得没意思,好像不过瘾。比如说这些老师在传这些实战法的时候本来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结果那些学生们练多了,心也就烦了,不再想练了,他们如果看到另外的一个师傅招式很多,打起来很漂亮、很好看,等一下又是腾空飞脚,等一下就是前滚、后滚,看起来太震撼了,而这些在我们看起来就叫做花拳秀腿,看起来就是非常有表演性,结果这些学生实战的练习练不下去,都去跟那些花拳绣腿去学习,那样表演起来多有存在感,而教实战的这些武术老师也没办法了,最后想想算了,那就给多一些好看的变化给他们练吧。所以说你看很多武术练来练去,包括太极拳就有八十一个招式的,让你练起来行云流水,这样有个好处是什么呢?练了一些基本功,也就是一些腿法、拳法各方面都在套路之中练成了基本功。但是你这个基本功练好以后,最后还是得老师给你几个实战上招招要命的这些法,而且要确确实实做好实战上的修炼,你才有实战性,要不然你天天只是表演。
那么其实我们儒家的修身修炼其实也是如此。大家现在听的各种理论够不够多?非常的多,那么大师各显神通,有讲西方哲学的,有讲各种的修炼理论的,有讲各种的法的,讲起来都是一大堆,那么学员到处的坐飞机这里学那里学,到处听的都是很高深的理论,但是最后回来好像又没学到啥,只是理论。这个跟武术里面的花拳绣腿是不是一个性质呢?但是没办法呀,大家不是说要方便法吗?既然大家需要这么多理论,那么他也给你讲很多法、很多理论,其实用意也就是慢慢地通过大家喜欢玩的这些理论、这些讲法,让大家建立起真正的心性的高度上的见地。如果说一个讲法讲得比较好的老师,他会慢慢地把大家引领到最后的心性的大法上,有朝一日你的基础见地各方面好了,而且你真的有练习实战的简单的这么一个决心、信心和恒心的,他最后才给你讲这个诀窍,让你从此“与道冥符”,按这个诀窍来修炼就是一切的时中,在行住坐卧等等修炼的时候都会与道冥中相符,这就是为什么竟然诀窍那么简单,结果还要给大家讲很多法的原因。
第三个,为什么我们说修炼那么简单,有这个诀窍就行了,但是为什么还要大家读经呢?我们也讲一下:修炼虽然很简单,有了这个诀窍,确实对于一个不识字的人,就是一个放牛的人都能修都没问题,但是他也要经历非常艰苦的磨练。这一点我得给大家讲清楚:虽然诀窍简单实用而且极高明,但是一般来说都要经历非常艰苦的磨练。一般人如果得到这个诀窍以后,你最起码也要修个十几二十年,才真正地有一些脱胎换骨的变化。所以这种简单枯燥无味的修炼口诀,往往在一万个人之中很难有一个人能够坚持下去,而且我看了一些传记,我看里面记载的很多修炼层次非常高的人,他们在中途安住心性来按照诀窍修炼的时候,他们很专业的(包括很多闭关的),他们都会对心性修炼的诀窍产生怀疑,更何况我们一般人呢?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建议学人,比如说也就是给你传修炼的诀窍以后,你肯定会在中途起怀疑心,因为心性修炼诀窍不可能给你在很短时间见效啊,而且中途有可能会出现气脉上的一些障碍,包括一些人事上的障碍也都会有,那么这个时候很多人修炼的时候就会起怀疑心,就会有退转的心、信心不足等等,这个时候就要不断地去读宗师的经典,我们从经典之中得到了印证以后,往往就会打消在修炼中途的疑虑,然后不断升起信心,这样才能够一步一步达到圣人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古人不随便给出心性修炼上诀窍的原因之所在。
那么讲到这里,我最后再跟大家聊一下:我这次给大家讲这么一个话题的另外一个原因,也就是我今年在半闭关的状态之中呢,看到了一些佛家的修炼层次比较高的人士,他们讲在我们这个年代,大家的心都比较浮躁,要让大家先打好各方面的基础,比如说我们儒家要行住坐卧啊,然后洒扫应对进退各方面都打好,这也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吧,打好这些以后,你再给他最高层次的修炼,心性上安住的这么一个修炼诀窍已经行不通了,大家没这个耐心去等,也没有这个耐心去做基本的功夫,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在这个年代,他们认为只有最上层的心性上的诀窍,是最适合这个的时代的学法,是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我对此也有同感,因为我出来讲儒学十年来,我也感觉到让大家切实地打基础,是不可能有人愿意去学儒学的,所以我一出来呢,其实都已经在心性上给大家讲法了,不管是蒙学的课程,还是《论语》,还是《传习录》,还是《大学》心法,其实都是在讲心性上的这个高度,我如果不讲这个高度,估计没有一个人愿意听。比如说我们儒家能够在行住坐卧一切时中修炼这个心性上最上层的法门,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让这个时代真正有这个缘分的人能够这么快速地安住心性,这么快速地来修身,最后通过这种途径才能把我们华夏圣人之道传到全世界。
好,关于儒家心性修炼的这个诀窍给大家讲到这里,这也是我在今年甲辰年开春的第一个话题,希望对大家的儒学学习、对儒家修身会有一个新的高度和新的理解!
免责说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图片版权归属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