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书院 | 《中国人的生死观》五一开讲
前言:本次课程为蔡振民老师揭开“了生死”的秘密系列文章破迷之讲。欲参加课程学员,可先细读此九篇文章。(链接在文末)
生死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大问题,是谁都无法回避的。
在传统社会里,有的人看淡生死,从容地活着,为家庭、社会尽心尽力之后安然离去;有的人以仁义滋养,终生行仁仗义,在遇到生死威胁之时,坦然面对,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有的人致力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阐发圣人之道,匡扶社稷,教化群生。他们安详离开后,民众为他们立庙祭祀,当“神”供奉,继续着一方教化;有的甚至直接超越二元对立的生死假象,直接与道契合,从此不生不灭,无有终时。
他们修身层次各不同,但都是要有正确的生死观,能坦然地面对生死,然后才能做得到的。
可是,在物质已经非常丰富,大家都能享受富足生活之时,许多人不仅没有知足并转向精神层面去深造,反而更加深陷于金钱、利益、权利之泥潭,不知反省,不肯回头。
根本原因何在?深究下去,其实就在于贪生怕死。为了谋其生,许多人贪得无厌,肆意攫取;为逃避其死,采用的手段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一个人破不了生死大关,破不了我执,其自身的各种私欲是不可能从根本上破除的。
私欲不能破除,走不出“我”的困局,自绝天人之路,莫说要去坦然面对什么生死大事,做什么大人,即使是做一些日常分内之小事也是畏首畏尾,踌躇不前。
这几年生育放开后,年轻人连孩子都不敢多生了,怕养不起;甚至有些年轻人到了结婚年龄,居然躺平,连谈恋爱的勇气都没有了。这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其实都是在西方价值观的浸润下,不断滋长和鼓励个人享受之风气所导致的。如果继续在这种风气中沉沦下去,我们连自身的发展都难以奢望,更何谈民族复兴,何谈引领世界潮流?
与其躺在物质温床上糊涂地享受,不如当下奋起,远离物质生活的诱惑,正确看待生死,超越生死,坚定地以华夏圣人为师,学做一个新时代的大人,让自己的人生得到实质性的突破和升华。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充满信心和力量,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世界的大变局中不愧于华夏,不愧于东方。
蔡振民先生,出身世儒之家,代代以儒治家,弘儒济世。祖辈曾与朱子合注儒家经典,独自疏注《尚书》十余年而成《书集传》。先祖蔡元定还自悟失传已久的洪范之数,在天文、律吕、易经等方面也具有极深的造诣。蔡氏在历史上有“四世九大儒”之美誉,家族至今仍保留“万古儒宗”之楹联。
蔡先生自幼继承家学、深研经典、以道濡身。年少时秉承游学之传统,身不带分文行走于祖国的山河大地,遍访明师隐士,增长见闻,磨砺心志。成年后有感于世风流变,毅然辞去公职,穷究《易经》天人之极旨,潜心于儒门心法修炼,以期拯救人心于迷茫。先生舍去私业财富、尝尽世间百味,跨过生死门槛,历经种种劫难,终在祖德福荫下得恩师亲授儒门“传中”心法。上溯羲皇,中承孔孟,下至宋明,心学理学一脉贯通。自此又坦荡在世间名利中潜修默炼十余载。国学兴起之际便开办书院,巡回全国各地开展数百场儒学讲座,宣讲古圣先贤法脉。
蔡先生讲经典、谈修身、玩诗歌、论礼乐,不拘泥于书本,因人、因时、因地而随宜说法。先生常说:儒学无他,只是学做人做事而已。人但能回到真如初心,一切本具足,无需外求。
课程概略
▶ 课程时间:2023年4月30日-5月3日 4月29日报到。
招生要求
报名咨询:
张宾阳 189 6173 4389(微信同号)
涤 心 186 0949 0033(微信同号)
请电话或微信联系报名!